26/12 中国并购贷款规模跌至三年最低 贸易战下海外交易需求锐减

2018年中国收购类贷款势将遭遇连续第二年下降,贸易战下海外交易需求大减,且颓势扭转的前景渺茫。

彭博汇编数据显示,今年中国企业的事件驱动型外币贷款为182亿美元,较2016年的307亿美元减少了41%。交易类型包括收购融资、杠杆及管理层收购融资、二次收购贷款等。

随着中国政府加大审查打击资本外流,海外交易下滑。渣打表示,中美贸易战相持不下,交易方又面临着外国监管机构的阻力,市场环境仍将面临挑战。

「中国买家目前更倾向于保持观望,以待监管和贸易战紧张局势更加明朗,」渣打驻新加坡的杠杆和结构化解决方案全球主管Lyndon Hsu称。「中国并购贷款活动将继续受抑,并将取决于贸易战结果和持续不断的外部监管审查。」

由于国内经济成长疲软限制了相关机会,2016年中国公司掀起海外并购潮,将目光瞄准全球优质企业。并购活动激增引发国外监管机构审查,而中国政府又采取措施打击资本外流,防止人民币贬值。

今年由万科和厚朴投资牵头的财团获得了33.8亿美元的5年期贷款,用于支持收购新加坡仓储运营商GLP Pte的交易,这是年初迄今完成的规模最大的贷款之一。由于中国并购交易不温不火,亚太区(日本除外)并购融资降至三年低点,连续第二年下降。

市场评论

Lyndon Hsu,新加坡渣打银行

今年在中美贸易紧张局势下,中国对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的对外投资下降,是并购相关贷款减少的一个主要原因。美国和欧盟当局对与战略和国家利益相关的资产审查也更为严格。随着国内经济表现出平缓迹象,中国买家仍将对与战略和国家利益不太相关的海外目标抱有兴趣。

Yuanyuan Fan,招商银行驻深圳并购金融和投资银行董事总经理

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和欧洲监管机构对中国投资的抵制是主要问题。并购贷款规模下降,也与中国企业从海外退市并在国内重新上市的活动数量大幅下降相关,因各股市的估值差距正在缩小。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需求将始终存在,更多取决于外部不确定性。在消费品等敏感性较低的行业,境外投资相关贷款的机遇料将加大。如果中美贸易谈判有所突破,非高科技公司收购活动可能增多。



上一篇文章



如有查詢,歡迎致電與我們聯絡

香港查詢熱線:

(852) 2838 3959

全國貴金屬免費專線:

400 120 1228

 

港金息率
港金息率平息

貴金屬走勢熱線
400 120 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