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金属走势查询热线
川普政府继续敲打中国,除收紧对中共党员的签证规定外,国会还通过了限制中国公司在美上市的议案,中海油、中芯国际等四家公司被列入涉军企业名单,相关股票应声下挫。美国国家情报总监直指中国是二战以来美国面临的最大威胁。据报拜登称不会马上取消对华第一阶段协议下的关税措施。
拜登公布经济团队名单,前联储会主席耶伦被提名为财政部长。疲软的11月非农就业数据公布后,拜登呼吁国会尽快出台新的刺激政策。民主党罕见让步,支持以9080亿美元的两党方案作为刺激政策谈判的基础,美国年底前达成刺激法案可能性大大上升。怀抱对财政刺激的憧憬,美国几大股指周五齐创历史新高,而美债、美元和黄金均走低;铜价升至逾7年新高;原油连续第五周上涨,OPEC+就明年逐步放松减产力度达成协议。
全球新冠疫情依然严峻,美国连续四天新增病例超20万。但疫苗前景令人振奋,英国将从周二开始疫苗接种,美国也有望最快周五启动疫苗接种。BioNTech表示,将与合作伙伴辉瑞在今年生产出5000万剂新冠疫苗,已完成今年大部分疫苗生产目标。中国生物已申请新冠疫苗上市。
其他地缘政治方面,英国与欧盟周日恢复脱欧贸易协议谈判,双方力图在周一晚之前达成最终协议。中国与澳大利亚仍针锋相对,澳大利亚称中国的贸易限制措施损害全球信心,并且不会在中国不满的问题上让步;中国表示目前对澳大利亚葡萄酒的反倾销关税措施将持续4-9个月。
热门图表
中国高等级信用债从永煤冲击中恢复 信用利差收至3月来最窄
宏观经济
美国11月非农就业成长显著放缓 远低于经济学家预期水平
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反弹在11月明显放缓,表明新冠疫情正在打击就业,并减缓了整体经济的复苏速度。拜登称11月就业报告「严酷」,说明国会通过新的抗疫救济方案「时不我待」。
美国就业报告「令人失望」 增添联储会及国会采取更多行动的理由
联储会主席鲍威尔警告疫情严重程度不容忽视 尽管疫苗带来希望
联储会主席鲍威尔告诫国会议员,尽管新冠疫苗研发取得进展,但美国经济仍受到了疫情的冲击,且面临不确定性。
联储会经济学家警告疫情危机可能带来债务积压问题
纽约联储的经济学家认为,对于在疫情开始的时候负债水平就很高的企业而言,疫情危机可能比大萧条更加糟糕。
制造业成全球经济重要成长引擎 中国需求强劲提振贸易伙伴
就在部分国家再度采取防疫限制对经济造成伤害之际,全球制造业还在持续成长,成为了至关重要的经济支柱。
强劲需求推动下 中国官方制造业PMI升至三年高点
经合组织下调全球成长预测 敦促政府维持支持政策
经合组织警告称,新冠病毒大流行疫情复燃大幅削弱了全球的复苏,如果各国政府过早撤回支持或未能提供有效疫苗,情况可能极大地恶化。
全球债市
美债殖利率逼近1%关口 或在各类资产引发「骨牌效应」
美债殖利率创出年内数一数二的大涨幅,投资者开始考量殖利率上升会对从股市到公司债等市场造成何种影响。
美国刺激政策希望重燃 交易员出逃美国国债 美国国债大空头临阵脱逃 殖利率曲线趋平
香港正与内地研究债券「南向通」框架 允许内地投资者南下交易债券
香港表示正与中国央行研究通过现有互通机制允许内地投资者交易香港市场的债券。
中国城投债单月取消发行创纪录 国企违约潮撼动城投信仰
中国城投债在公募市场的零违约纪录一直令投资者对其刚性兑付充满希望,但在今年一系列国企债券超预期违约后,对同样是依赖地方政府支持的融资平台,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再度审视城投「信仰」的合理性。
违约潮给中国债市带来长期改变 国企信仰弱化倒逼市场价值重估
近期中国多家地方国企集中「暴雷」后,投资者对国企债展开价值重估,拥有最高信用评级的发行人亦未幸免。市场人士预计,最近一轮信用事件将给债市带来长期改变。
境内违约波及离岸中资美元债 11月发行规模跌至五年来同期最低
四季度以来中国国企发行人掀起的信用违约风波亦传导至海外:彭博数据显示,11月仅99.3亿的中资美元债定价,录得了自2015年来的历史同期最低。
股市回顾
摩根士丹利策略师称美股超买 留意美债带来的关键风险
摩根士丹利首席美股策略师Mike Wilson称,美国股市超买,近期飙升之后面临回调风险。
中国股市遭遇重要关卡 新高已然在望
在投资者普遍注重技术细节的市场上,上证综指今年早些时候达到的盘中高点无疑已成为一个心理关卡。该指数周二险些触及这个关口,华鑫证券分析师严凯文表示,要想创出新高,就需要成交金额持续站上1万亿元人民币。
美国限制中企上市有利增强香港市场吸引力 港交所携阿里等科技股走高
美国众议院表决通过限制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的法案之后,香港交易所走高且表现强于恒指,阿里巴巴等有ADR的科技股在香港大多走升。分析称,法案通过在市场意料之中,更多中概股回归料利多香港交易所,增强港股吸引力。
全球汇市
胆大的交易员押注脱欧反弹行情 是赚是赔很快见分晓
脱欧问题导致很多投资者对英国避之不及,但「距离产生美」,在遥坐费城的Jack McIntyre看来,英国及其表现落后的市场没那么糟糕。
全军覆没 美元兑主要货币纷纷跌至多年低点
美元跌势之广让美元空头备受鼓舞:欧元、澳元、加元和韩元上周均触及两年多来的最高水平,瑞郎则创下了201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就连环绕在英国脱欧不确定性中的英镑都触及约一年高位。
比特币刷新历史新高后回落 一度逼近20,000美元大关
在投资者对比特币急剧上涨的怀疑声中,这种加密货币周二逼近20,000美元后回落。
美元指数破位之际人民币波澜不惊 春节前结汇潮渐近料再推升势
美元指数(DXY)周四跌破91大关、欧元涨破1.21、韩元升破1100,而人民币的表现堪称冷静。境内外人民币延续区间波动态势,市场供求大体均衡,周四日内表现逊于多数亚洲货币。
套利交易已死言过其实 新兴市场货币回报空间丰厚
套利交易根本并没有死,实际上,一些策略师将其视为2021年的最佳交易策略,并预计新兴市场货币的套利空间最大。
全球央行
欧洲央行据称或选择将紧急债券购买计画延长12个月
知情官员透露,如果执委会提出建议,欧洲央行决策层很可能会同意将大流行病期间的购债计画延长整整一年,直至2022年中。
欧洲央行料将扩大并延长刺激措施 以应对徘徊更久的危机
联储会主席鲍威尔敦促推出更多财政刺激措施扶助失业者及小企业
鉴于未来几个月新冠疫情危机将加重,联储会主席鲍威尔敦促国会批准更多刺激性支出,重点援助对象放在失业者,小型企业以及州和地方政府上。
联储会褐皮书:经济整体成长温和 部分地区因疫情而增速放缓
根据联储会的最新报告,美国大部分地区的经济复苏仍然温和,新冠感染人数特别高企的地区经济出现放缓迹象。
公司消息
小米披露创纪录的31亿美元配股交易 盘中创出上市以来最大跌幅
在披露了31亿美元配股交易之后,小米集团股价在香港创下上市以来最大跌幅。小米这一先旧后新配股交易的规模刷新了该市的纪录。
全球银行业裁员人数触及五年高位 欧洲再添两家银行宣布裁员计画
全球银行业宣布的裁员人数达到五年来最高,因大流行病给本已被数字革命颠复的商业模式带来了更多压力。
香港第四波疫情势头凶猛 国际大行暂停员工重返办公室计画
随着香港新冠病例激增,从高盛到渣打在内的当地跨国银行,纷纷暂停了鼓励员工返回办公室的计画。
京东健康香港IPO据悉筹资35亿美元 成为亚洲医疗健保行业最大IPO
据知情人士透露,京东健康香港首次公开募股(IPO)发行价定在了招股区间上限,筹集到270亿港元(35亿美元),成为亚洲医疗健保行业史上最大IPO。
蚂蚁集团明年实现IPO的希望据悉正趋于渺茫
在350亿美元巨额IPO被监管紧急叫停后,据知情监管人士透露,随着中国着力于对金融科技行业的监管进行改革,蚂蚁集团明年重启这项重磅上市计画的希望正越来越渺茫。
大宗商品
OPEC+就明年逐步放松减产力度达成协议
OPEC+达成了明年放松减产力度的协议,此前近一周紧张的谈判暴露出其核心成员之间的新分歧。
比特币涨势如虹 华尔街对黄金的未来打上问号
比特币一飞冲天之际,数十亿美元的机构资金正流出黄金市场。
石油市场上的「其他」交易员正在空前规模地做空原油
在石油市场,有一群交易员的头寸经常被忽视。而此刻,他们正在悄悄积累庞大头寸,押注油价下跌。
中国势将允许一船澳大利亚煤炭清关 尽管仍存在澳煤禁令
据一位知情人士称,中国势将允许澳大利亚煤炭进入该国, 尽管在北京和堪培拉之间紧张关系升级之际依然存在针对此类进口的禁令。该人士说,Alpha Era船只上装载的135,000吨澳大利亚动力煤预计将清关,并被运往一家本地用户。
分析评论精选
「通膨已死」绝非定局 美国通膨率可能快速回升的五大理由
许多人认为,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国的通膨「已死」,哪怕没有「死」,也一定处于停滞的状态。但这些人也许会倍感意外。
对中国一个要留一个要走 华尔街与华盛顿唱着反调
中国金融市场大开放已有一年,华盛顿还在拧成一股绳对付北京,然而华尔街在当地却越来越活跃了。
瞧瞧特斯拉、蔚来、小鹏……对电动汽车的看空该休矣
波及全球的新冠疫情并不是2020年企业大变局的全部。这也是投资者对2.7万亿美元的汽车行业重新洗牌的一年。
拜登的中国挑战可回溯两位总统
如果当选总统拜登料将选择的国务卿Antony Blinken想知道,他在重启美国在亚洲的关系方面将遇到什么挑战,应该把视线投向中国北方煤炭港口的寒冷海面。
中国拿澳大利亚下手杀一儆百 或适得其反令中间阵营倒向美国
中国对澳大利亚展开经济攻势,目的之一在于警告其他国家不要公开反对北京的利益,尤其是在乔·拜登准备团结美国盟友的背景之下。但是,中国此番做法已有适得其反的迹象。
未来一周重要经济数据及事件一览
欧盟2.2万亿美元刺激方案的最后期限为12月7日,各方仍有争议。欧盟领导人峰会将于12月10日-12月11日召开。
经济数据方面,中国将公布通膨、信贷和贸易数据,预计信贷成长可能回升,CPI或随PPI进入通缩区域。欧元区、日本将公布GDP。
欧洲央行和加拿大将公布利率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