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從凍結產量到減產 對OPEC而言這條道路前途茫茫

      沙特阿拉伯與俄羅斯上周二(2月16日)曾在卡塔爾首都多哈達成的產量凍結協定,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與非OPEC國家進行合作的首個跡象,沙特曾表示這是其同意限制產量的必要條件。不過,伊朗在解除制裁後並不願意加入這樣的限產協議,並堅持要奪回失去的市場份額。

沙特石油部長歐那密(Ali al-Naimi)近日表示,其與俄羅斯達成的石油限產協定是“一段進程的開始”,但從凍結石油生產發展到削減全球過剩供應所必需的減產,這條道路還遠不夠明朗。

歐那密上述言論也使人們燃起沙特對減產的抵制終於開始減弱的希望。油價上月從12年低點反彈的一個推手,正是對主要產油國最終要聯合起來結束過剩供應的猜測。

然而,在凍結石油產量的基礎上深化合作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任何一個參與方都不必為遵守協定而付出努力。

巴克萊(Barclays)分析師Miswin Mahesh表示,“上周達成協議的這四個相關生產國都已經接近各自的產量峰值,凍結產量就像是打仗打到彈盡糧絕時要求停火。”

    

前幾次失敗的合作經歷,例如俄羅斯於2008年提議限產但卻食言,使分析師們對這次結盟能否持久倍感懷疑。在敘利亞衝突上的分歧也是合作面臨的一道障礙--沙特與俄羅斯支持相互對立的派別。

歐那密將於本周二(2月23日)在美國休斯敦舉行的IHS CERAWeek會議上發表特別講話,屆時或對該協定進行解釋。

OPEC的另一個成員國尼日利亞近期表示支持凍產協議,但也應該給予伊朗和伊拉克增產的空間來奪回失去的市場份額。尼日利亞能源部長Emmanuel Kachikwu上周日(2月21日)在多哈接受採訪時稱,他計劃於本周一(2月22日)會見沙特油長歐那密。

Kachikwu指出,“像伊朗和伊拉克這樣曾經退出市場的國家,你不能將它們的產量凍結在現有水平,應當將標準上調至更高的水平。”

  



上一篇文章


如有查詢,歡迎致電與我們聯絡

香港查詢熱線:

(852) 2838 3959

全國貴金屬免費專線:

400 120 1228

 

港金息率
港金息率平息

貴金屬走勢熱線
400 120 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