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金属走势查询热线

周二(7月18日)亞太時段,多數新興亞幣小幅走高,因美元再度承壓。泰銖觸及逾2年新高,韓元升至1個月高位,並創下近5周收盤新高。
有關美聯儲(FED)政策緊縮步伐的不確定性,及美國總統特朗普可能無法實現醫保改革的擔憂,令美元遭受重挫。
周一(7月17日)共和黨修正後的醫改議案在參議院第二次沖關失敗,此前2名共和党參議員宣布反對該議案。
日內OANDA資深交易員Stephen Innes表示“湧現出越來越多的美元賣盤,轉身到亞幣尋求高回報。”
盤中目前美元指數跌至逾10個月低點94.71。
韓元兌美元於韓國當地市場收報1123.1,較周一(7月17日)收盤價1128.3上漲0.5%,為6月15日以來的最高收盤水平。
泰銖兌美元也上漲逾0.25%至2015年5月來高位。
瑞穗銀行(Mizuho Bank)交易員Nath Wongsaroj表示,當日泰國出口商亦拋售美元。
日內印度盧比兌美元上漲,觸及6月15日以來高位。市場分析人士稱,對於印度央行在8月政策會議上降息的預期升溫,激發對印度股債市的需求。
交易所數據顯示,7月以來,外國投資者已凈買超17億美元印度債券以及1.605億美元印度股票。
與此同時,人民幣兌美元亦持堅,料連續第7個交易日走強。分析師稱,中國第二季強勁GDP數據給人民幣帶來支撐。
馬來亞銀行(MayBank)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強勁的第二季度經濟數據暗示,當前經濟活動勢頭足夠強勁,經濟能夠經受住更加嚴格的金融監管和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
該報告並稱,“這或許意味着中國與美國收益率差收窄幅度可能不及我們原先的預期,這將緩解人民幣兌美元的壓力。”
OANDA的Stephen Innes表示,人民幣匯率穩定或走強有利於提振地區風險偏好。
日內中國央行(PBOC)的一位高級顧問稱,由於經濟增長更加強勁,且外匯儲備增加,人民幣貶值壓力已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