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 兩大利好支撐國際油價

    

國際原油價格周三(1月17日)亞洲時段基本持平,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國家和俄羅斯的減產協議,以及良好的需求成長,是近期油價上漲的推動力。不過,有一些分析師警告,在一個月來油價上漲逾13%後有向下修正之虞。

 

周三指標布倫特原油期貨下跌0.15%至每桶69.05美元,隔夜收跌1.6%,周一曾觸及每桶70.37美元,創下2014年12月油價開始三年跌勢以來的最高水準;同時,周三美國WTI原油期貨下跌0.15%至63.64美元,隔夜收跌0.9%,稍早曾觸及2014年12月以來最高的64.89美元

為了收緊市場並支撐油價,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及俄羅斯等產油國從去年1月開始減產,並決定在整個2018年維持減產。該舉措加上石油需求穩健以及經濟穩健增長,推動原油價格自12月初以來上漲逾13%。

數據顯示,全球第三大石油消費國--印度石油進口量去年增長約1.8%,至紀錄高位的437萬桶/日,因該國擴大煉廠產能。

瑞士寶盛集團大宗商品研究主管Norbert Ruecker稱,“經濟情況不錯,石油需求旺盛,加上全球石油庫存收緊,這些仍對油價構成支持。過去多年的過剩供應正在緩慢消失。”

“經歷多年供應過剩後,庫存的消化速度比市場預期要快得多,”期貨經紀商Oanda亞太交易主管Stephen Innes稱。

高盛(Goldman Sachs)周二在報告中稱,“我們認為未來幾個月,我們對布蘭特原油每桶62美元和美國原油57.5美元的預估被上調的可能性不斷增強。”

近期,包括美銀美林、法國興業銀行和摩根士丹利在內的其它銀行已經上調了油價預估。但是,2017年限制油價進一步上行的因素是美國產量急增,但產量增長的趨勢已經停滯,至少目前如此,受寒冷天氣影響。

俄羅斯能源部長諾瓦克在對油價升至三年高位作出反應時稱,油市仍沒有達到平衡,全球減產協議應該持續下去,因價格上漲可能是由天氣寒冷引發的。

大多數分析師預計,美國石油產量很快將突破1,000萬桶/日。美國活躍鑽機數上周增加10座,至752座,這比一年前的522座多出不少。同時,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稱,美國2月頁岩油日產量預計將增加11.1萬桶至655萬桶。



上一篇文章


如有查詢,歡迎致電與我們聯絡

香港查詢熱線:

(852) 2838 3959

全國貴金屬免費專線:

400 120 1228

 

港金息率
港金息率平息

貴金屬走勢熱線
400 120 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