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2 中國併購貸款規模跌至三年最低 貿易戰下海外交易需求銳減

2018年中國收購類貸款勢將遭遇連續第二年下降,貿易戰下海外交易需求大減,且頹勢扭轉的前景渺茫。

彭博匯編數據顯示,今年中國企業的事件驅動型外幣貸款為182億美元,較2016年的307億美元減少了41%。交易類型包括收購融資、槓桿及管理層收購融資、二次收購貸款等。

隨著中國政府加大審查打擊資本外流,海外交易下滑。渣打表示,中美貿易戰相持不下,交易方又面臨著外國監管機構的阻力,市場環境仍將面臨挑戰。

「中國買家目前更傾向於保持觀望,以待監管和貿易戰緊張局勢更加明朗,」渣打駐新加坡的槓桿和結構化解決方案全球主管Lyndon Hsu稱。「中國併購貸款活動將繼續受抑,並將取決於貿易戰結果和持續不斷的外部監管審查。」

由於國內經濟成長疲軟限制了相關機會,2016年中國公司掀起海外併購潮,將目光瞄准全球優質企業。併購活動激增引發國外監管機構審查,而中國政府又採取措施打擊資本外流,防止人民幣貶值。

今年由萬科和厚樸投資牽頭的財團獲得了33.8億美元的5年期貸款,用於支持收購新加坡倉儲運營商GLP Pte的交易,這是年初迄今完成的規模最大的貸款之一。由於中國併購交易不溫不火,亞太區(日本除外)併購融資降至三年低點,連續第二年下降。

市場評論

Lyndon Hsu,新加坡渣打銀行

今年在中美貿易緊張局勢下,中國對美國、歐洲和澳大利亞的對外投資下降,是併購相關貸款減少的一個主要原因。美國和歐盟當局對與戰略和國家利益相關的資產審查也更為嚴格。隨著國內經濟表現出平緩跡象,中國買家仍將對與戰略和國家利益不太相關的海外目標抱有興趣。

Yuanyuan Fan,招商銀行駐深圳併購金融和投資銀行董事總經理

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和歐洲監管機構對中國投資的抵制是主要問題。併購貸款規模下降,也與中國企業從海外退市並在國內重新上市的活動數量大幅下降相關,因各股市的估值差距正在縮小。中國企業的海外收購需求將始終存在,更多取決於外部不確定性。在消費品等敏感性較低的行業,境外投資相關貸款的機遇料將加大。如果中美貿易談判有所突破,非高科技公司收購活動可能增多。



上一篇文章


如有查詢,歡迎致電與我們聯絡

香港查詢熱線:

(852) 2838 3959

全國貴金屬免費專線:

400 120 1228

 

港金息率
港金息率平息

貴金屬走勢熱線
400 120 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