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金属走势查询热线

人民幣貶值預期持續升溫,「走資」停不了!人民銀行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從金融機構口徑來看,8月底的外匯佔款28.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即8月底外匯佔款按月下降7238億元,連續兩個月刷新歷史最大單月跌幅,且為7月降幅的近三倍。
人行數據顯示,從央行口徑來看,外匯佔款26.09萬億元,按月減幅續加快至3184億元,同樣錄得紀錄以來單月最大跌幅。
外匯佔款是指內地銀行收購外匯資產,而相應投放的人民幣。在資本管制下,外資進入內地市場後,需要兌換成人民幣,才能在內地使用。為了滿足外資換匯需要,人民銀行需投放大量的人民幣資金,從而形成外匯佔款。外匯佔款此前經常被視作向市場提供流動性的主要渠道。如增加,意味注入流動性,即資金流入。如減少,意味外資將所持人民幣資金兌換成外幣,反映有資金流走迹象,即減少流動性。
資金流走迹象持續
民生證券分析師李奇霖認為,扭轉資本外流須穩定人民幣貶值預期,降準仍有必要。央行則稱,由於8月份銀行體系外匯流動性充裕,外匯資金運用收益比較低,部分金融機構將外匯售予企業和個人。
此前,人民銀行公布8月分外匯儲備下降939億美元,反映人民幣貶值造成儲備縮水。比較來看,8月央行口徑外匯佔款減少3184億元,少於同期外匯儲備下降的水平。
對此,央行昨天解讀稱,除了8月份央行在外匯市場操作提供外匯流動性導致外匯儲備下降外,當月外匯儲備委託貸款項目進行了一些資金提款,國際市場一些主要金融資產價格出現不同程度回調也增大了外匯儲備降幅,因此出現了央行外匯佔款與外匯儲備降幅上的不一致。
就8月份金融機構外匯買賣餘額(即金融機構外匯佔款)下降7238億元,當月央行外匯佔款減少3184億元,二者差異較大的問題。人行稱,根據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統計口徑,金融機構外匯買賣包含了人民銀行、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銀行業非存款類金融機構三類主體的外匯買賣。
另外,人行指出,將允許境外央行類機構直接進入中國銀行間外匯市場,開展即期、遠期、掉期和期權等外匯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