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 美聯儲12月加息之日 全球大宗商品恐再遭血洗

美聯儲(FED)周三(11月18日)發布的10月會議記錄顯示,支持12月升息的決策者占多數,但也對美國經濟長期前景可能有永久性轉弱的跡象展開了爭論。

會議紀要公布後,利率期貨價格顯示市場認為美聯儲12月加息的概率已由周二的64%上升至72%。如果美聯儲一如外界普遍預期12月份加息,進而推動美元進一步上行,那麼大宗商品市場應會再度遭遇價格衝擊。

原因之一是生產。在本幣非美元的智利、俄羅斯等商品生產大國,美元上漲意味着以智利比索和俄羅斯盧布計算的收入會增加,同時還意味着以本幣支付的薪資成本會下降,這將使非美國的商品生產企業能夠應付價格下跌的影響。

原因之二在於新興市場增長放緩。基金經理認為,新興市場大量債務以美元計算,並且未來兩三年需要展期。借款成本增加或意味着新興市場經濟趨緩,而這些經濟體是近年大宗商品需求的一大來源。

商品消費大國中國採取諸多方案,欲使經濟從依靠重工業轉型為通過消費拉動,未來勢必會出現一個大宗商品價格下降的時期。

London & Capital Investment的Ashok Shah表示,“全球經濟、特別是新興市場經濟增長疲軟,意味着已建和在建的所有過剩產能在很長一段時期內都難以消化。”

這些過剩產能是由價格此前創紀錄高位所導致的。期銅在2011年2月曾升破每噸10000美元,現在則已跌去一大半,接近4700美元;布倫特原油期貨現報每桶約40美元,2008年7月則逼近150美元。

分析師認為,生產商增加產能需要三到五年時間。其中一些產能已經投產,另外一些則將在未來一年左右投產。另一方面,價格下跌迫使部分礦商減產,但許多礦商能夠通過削減成本來維持利潤率,得以在供應過剩的市場中維持產量不變。

在一份對全球(不包括中國)約40%銅礦產量所公開報告的生產商成本的分析報告中,摩根大通(J.P. Morgan)發現成本最高的生產商今年成本下降了14%。該行還預計明年銅生產成本還將下降5%,至每噸4,000美元左右,從而鞏固了其看空期銅的觀點。

商品生產成本下降的一個主要原因在於美元兌多種貨幣升值,例如智利披索兌美元自2013年5月以來跌了大約40%,俄羅斯盧布兌美元也腰斬。

瑞士寶盛集團旗下大宗商品研究主管Norbert Ruecker稱,“俄羅斯油企表現得很好,因為盧布貶值有助於抵消美元營收下滑的影響。這最終歸結於美元和大宗商品相關貨幣之間的關係。”



Previous Article



如有查詢,歡迎致電與我們聯絡

香港查詢熱線:

(852) 2838 3959

全國貴金屬免費專線:

400 120 1228

港金息率
港金息率平息

貴金屬走勢熱線
400 120 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