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金属走势查询热线

國際原油價格周二(3月15日)亞洲盤初延續隔夜跌勢,因伊朗明確在奪回市場份額前不會參加凍產協議,同時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稱今年石油需求減弱,使得供應過剩進一步惡化。
周二美國原油期貨下跌0.51%,報36.99美元/桶;布倫特原油期貨下跌0.73%,報39.24美元/桶。
周一國際油價大跌約3%,因此前伊朗方面表示,在本國石油產量達到400萬桶/日後才會參加凍產談判,因此很快達成全球範圍聯手穩產協議的希望破滅。
俄羅斯能源部長諾瓦克(Alexander Novak)周一(3月14日)結束在德黑蘭的會談後表示,有關凍結石油產量的全球性協議可能在4月簽署,但伊朗應該排除在外,該國在遭受多年制裁後有權增產。
全球四大產油國(俄羅斯、沙特阿拉伯、卡塔爾和委內瑞拉)上月在多哈開會,稱準備將產量保持在1月水平,前提是其它產油國也要這麼做。但在美國原油庫存繼續增長,伊朗幾乎無意與主要產油國協同凍產的情況下,油價或許漲得太快太猛了。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周一預計,2016年全球對其原油的需求將低於之前預估,而非OPEC產油國的供應對低油價更具韌性,將加劇今年油市供應過剩的局面。
OPEC月報與國際能源署(IEA)上周五發表的月報形成了鮮明對比,IEA在報告中稱,非OPEC產油國產量降幅大於預期。
伊朗目前的原油產量約為310萬桶/日。受制裁舉措影響,最近幾年伊朗的原油出口量從2011年前的高位250萬桶/日,降至略高於100萬桶/日。
沙特阿拉伯2月維持原油產量穩定,日產量略高於1,000萬桶,顯示該全球最大原油出口國遵守初步的凍產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