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金属走势查询热线
川普政府繼續敲打中國,除收緊對中共黨員的簽證規定外,國會還通過了限制中國公司在美上市的議案,中海油、中芯國際等四家公司被列入涉軍企業名單,相關股票應聲下挫。美國國家情報總監直指中國是二戰以來美國面臨的最大威脅。據報拜登稱不會馬上取消對華第一階段協議下的關稅措施。
拜登公佈經濟團隊名單,前聯儲會主席耶倫被提名為財政部長。疲軟的11月非農就業數據公佈後,拜登呼籲國會儘快出台新的刺激政策。民主黨罕見讓步,支持以9080億美元的兩黨方案作為刺激政策談判的基礎,美國年底前達成刺激法案可能性大大上升。懷抱對財政刺激的憧憬,美國幾大股指周五齊創歷史新高,而美債、美元和黃金均走低;銅價升至逾7年新高;原油連續第五周上漲,OPEC+就明年逐步放鬆減產力度達成協議。
全球新冠疫情依然嚴峻,美國連續四天新增病例超20萬。但疫苗前景令人振奮,英國將從周二開始疫苗接種,美國也有望最快周五啟動疫苗接種。BioNTech表示,將與合作伙伴輝瑞在今年生產出5000萬劑新冠疫苗,已完成今年大部分疫苗生產目標。中國生物已申請新冠疫苗上市。
其他地緣政治方面,英國與歐盟周日恢復脫歐貿易協議談判,雙方力圖在周一晚之前達成最終協議。中國與澳大利亞仍針鋒相對,澳大利亞稱中國的貿易限制措施損害全球信心,並且不會在中國不滿的問題上讓步;中國表示目前對澳大利亞葡萄酒的反傾銷關稅措施將持續4-9個月。
熱門圖表
中國高等級信用債從永煤衝擊中恢復 信用利差收至3月來最窄
宏觀經濟
美國11月非農就業成長顯著放緩 遠低於經濟學家預期水平
美國勞動力市場的反彈在11月明顯放緩,表明新冠疫情正在打擊就業,並減緩了整體經濟的復甦速度。拜登稱11月就業報告「嚴酷」,說明國會通過新的抗疫救濟方案「時不我待」。
美國就業報告「令人失望」 增添聯儲會及國會採取更多行動的理由
聯儲會主席鮑威爾警告疫情嚴重程度不容忽視 儘管疫苗帶來希望
聯儲會主席鮑威爾告誡國會議員,儘管新冠疫苗研發取得進展,但美國經濟仍受到了疫情的衝擊,且面臨不確定性。
聯儲會經濟學家警告疫情危機可能帶來債務積壓問題
紐約聯儲的經濟學家認為,對於在疫情開始的時候負債水平就很高的企業而言,疫情危機可能比大蕭條更加糟糕。
製造業成全球經濟重要成長引擎 中國需求強勁提振貿易伙伴
就在部分國家再度採取防疫限制對經濟造成傷害之際,全球製造業還在持續成長,成為了至關重要的經濟支柱。
強勁需求推動下 中國官方製造業PMI升至三年高點
經合組織下調全球成長預測 敦促政府維持支持政策
經合組織警告稱,新冠病毒大流行疫情復燃大幅削弱了全球的復甦,如果各國政府過早撤回支持或未能提供有效疫苗,情況可能極大地惡化。
全球債市
美債殖利率逼近1%關口 或在各類資產引發「骨牌效應」
美債殖利率創出年內數一數二的大漲幅,投資者開始考量殖利率上升會對從股市到公司債等市場造成何種影響。
美國刺激政策希望重燃 交易員出逃美國國債 美國國債大空頭臨陣脫逃 殖利率曲線趨平
香港正與內地研究債券「南向通」框架 允許內地投資者南下交易債券
香港表示正與中國央行研究通過現有互通機制允許內地投資者交易香港市場的債券。
中國城投債單月取消發行創紀錄 國企違約潮撼動城投信仰
中國城投債在公募市場的零違約紀錄一直令投資者對其剛性兌付充滿希望,但在今年一系列國企債券超預期違約後,對同樣是依賴地方政府支持的融資平台,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再度審視城投「信仰」的合理性。
違約潮給中國債市帶來長期改變 國企信仰弱化倒逼市場價值重估
近期中國多家地方國企集中「暴雷」後,投資者對國企債展開價值重估,擁有最高信用評級的發行人亦未幸免。市場人士預計,最近一輪信用事件將給債市帶來長期改變。
境內違約波及離岸中資美元債 11月發行規模跌至五年來同期最低
四季度以來中國國企發行人掀起的信用違約風波亦傳導至海外:彭博數據顯示,11月僅99.3億的中資美元債定價,錄得了自2015年來的歷史同期最低。
股市回顧
摩根士丹利策略師稱美股超買 留意美債帶來的關鍵風險
摩根士丹利首席美股策略師Mike Wilson稱,美國股市超買,近期飆升之後面臨回調風險。
中國股市遭遇重要關卡 新高已然在望
在投資者普遍注重技術細節的市場上,上證綜指今年早些時候達到的盤中高點無疑已成為一個心理關卡。該指數周二險些觸及這個關口,華鑫證券分析師嚴凱文表示,要想創出新高,就需要成交金額持續站上1萬億元人民幣。
美國限制中企上市有利增強香港市場吸引力 港交所攜阿里等科技股走高
美國眾議院表決通過限制中國公司在美國上市的法案之後,香港交易所走高且表現強於恆指,阿里巴巴等有ADR的科技股在香港大多走升。分析稱,法案通過在市場意料之中,更多中概股回歸料利多香港交易所,增強港股吸引力。
全球匯市
膽大的交易員押注脫歐反彈行情 是賺是賠很快見分曉
脫歐問題導致很多投資者對英國避之不及,但「距離產生美」,在遙坐費城的Jack McIntyre看來,英國及其表現落後的市場沒那麼糟糕。
全軍覆沒 美元兌主要貨幣紛紛跌至多年低點
美元跌勢之廣讓美元空頭備受鼓舞:歐元、澳元、加元和韓元上周均觸及兩年多來的最高水平,瑞郎則創下了201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就連環繞在英國脫歐不確定性中的英鎊都觸及約一年高位。
比特幣刷新歷史新高後回落 一度逼近20,000美元大關
在投資者對比特幣急劇上漲的懷疑聲中,這種加密貨幣周二逼近20,000美元後回落。
美元指數破位之際人民幣波瀾不驚 春節前結匯潮漸近料再推升勢
美元指數(DXY)周四跌破91大關、歐元漲破1.21、韓元升破1100,而人民幣的表現堪稱冷靜。境內外人民幣延續區間波動態勢,市場供求大體均衡,周四日內表現遜於多數亞洲貨幣。
套利交易已死言過其實 新興市場貨幣回報空間豐厚
套利交易根本並沒有死,實際上,一些策略師將其視為2021年的最佳交易策略,並預計新興市場貨幣的套利空間最大。
全球央行
歐洲央行據稱或選擇將緊急債券購買計畫延長12個月
知情官員透露,如果執委會提出建議,歐洲央行決策層很可能會同意將大流行病期間的購債計畫延長整整一年,直至2022年中。
歐洲央行料將擴大並延長刺激措施 以應對徘徊更久的危機
聯儲會主席鮑威爾敦促推出更多財政刺激措施扶助失業者及小企業
鑒於未來幾個月新冠疫情危機將加重,聯儲會主席鮑威爾敦促國會批准更多刺激性支出,重點援助對象放在失業者,小型企業以及州和地方政府上。
聯儲會褐皮書:經濟整體成長溫和 部分地區因疫情而增速放緩
根據聯儲會的最新報告,美國大部分地區的經濟復甦仍然溫和,新冠感染人數特別高企的地區經濟出現放緩跡象。
公司消息
小米披露創紀錄的31億美元配股交易 盤中創出上市以來最大跌幅
在披露了31億美元配股交易之後,小米集團股價在香港創下上市以來最大跌幅。小米這一先舊後新配股交易的規模刷新了該市的紀錄。
全球銀行業裁員人數觸及五年高位 歐洲再添兩家銀行宣布裁員計畫
全球銀行業宣布的裁員人數達到五年來最高,因大流行病給本已被數字革命顛復的商業模式帶來了更多壓力。
香港第四波疫情勢頭凶猛 國際大行暫停員工重返辦公室計畫
隨著香港新冠病例激增,從高盛到渣打在內的當地跨國銀行,紛紛暫停了鼓勵員工返回辦公室的計畫。
京東健康香港IPO據悉籌資35億美元 成為亞洲醫療健保行業最大IPO
據知情人士透露,京東健康香港首次公開募股(IPO)發行價定在了招股區間上限,籌集到270億港元(35億美元),成為亞洲醫療健保行業史上最大IPO。
螞蟻集團明年實現IPO的希望據悉正趨於渺茫
在350億美元巨額IPO被監管緊急叫停後,據知情監管人士透露,隨著中國著力於對金融科技行業的監管進行改革,螞蟻集團明年重啟這項重磅上市計畫的希望正越來越渺茫。
大宗商品
OPEC+就明年逐步放鬆減產力度達成協議
OPEC+達成了明年放鬆減產力度的協議,此前近一周緊張的談判暴露出其核心成員之間的新分歧。
比特幣漲勢如虹 華爾街對黃金的未來打上問號
比特幣一飛衝天之際,數十億美元的機構資金正流出黃金市場。
石油市場上的「其他」交易員正在空前規模地做空原油
在石油市場,有一群交易員的頭寸經常被忽視。而此刻,他們正在悄悄積累龐大頭寸,押注油價下跌。
中國勢將允許一船澳大利亞煤炭清關 儘管仍存在澳煤禁令
據一位知情人士稱,中國勢將允許澳大利亞煤炭進入該國, 儘管在北京和堪培拉之間緊張關係升級之際依然存在針對此類進口的禁令。該人士說,Alpha Era船隻上裝載的135,000噸澳大利亞動力煤預計將清關,並被運往一家本地用戶。
分析評論精選
「通膨已死」絕非定局 美國通膨率可能快速回升的五大理由
許多人認為,在可預見的將來,美國的通膨「已死」,哪怕沒有「死」,也一定處於停滯的狀態。但這些人也許會倍感意外。
對中國一個要留一個要走 華爾街與華盛頓唱著反調
中國金融市場大開放已有一年,華盛頓還在擰成一股繩對付北京,然而華爾街在當地卻越來越活躍了。
瞧瞧特斯拉、蔚來、小鵬……對電動汽車的看空該休矣
波及全球的新冠疫情並不是2020年企業大變局的全部。這也是投資者對2.7萬億美元的汽車行業重新洗牌的一年。
拜登的中國挑戰可回溯兩位總統
如果當選總統拜登料將選擇的國務卿Antony Blinken想知道,他在重啟美國在亞洲的關係方面將遇到什麼挑戰,應該把視線投向中國北方煤炭港口的寒冷海面。
中國拿澳大利亞下手殺一儆百 或適得其反令中間陣營倒向美國
中國對澳大利亞展開經濟攻勢,目的之一在於警告其他國家不要公開反對北京的利益,尤其是在喬·拜登準備團結美國盟友的背景之下。但是,中國此番做法已有適得其反的跡象。
未來一周重要經濟數據及事件一覽
歐盟2.2萬億美元刺激方案的最後期限為12月7日,各方仍有爭議。歐盟領導人峰會將於12月10日-12月11日召開。
經濟數據方面,中國將公佈通膨、信貸和貿易數據,預計信貸成長可能回升,CPI或隨PPI進入通縮區域。歐元區、日本將公佈GDP。
歐洲央行和加拿大將公佈利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