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金属走势查询热线
踏入4月,反映內地市場的在岸人民幣(CNY)呈現穩步上揚之勢,過去3周累漲1.04%,兌每美元更重新收復6.5關口,在美匯指數調整及結匯需求旺盛情況下,看似展開新一輪升浪。不過,分析指人民幣僅處於「被動」升值,要重演去年下半年起的單邊升勢機會甚微。
受制美元及購匯需求
由官方主導的人民幣中間價續見逾一個月高位,周四上調144點子至6.4902兌每美元,在岸價收市報6.4888,漲63點子;反映國際市場的離岸人民幣曾上試6.47關,惟未能成功,最高見6.4802;每百港元兌約83元人民幣。
美國國債孳息率的方向及全球疫苗的接種情況,均左右美匯指數,繼而影響人民幣走勢。從地緣政治角度而言,中美及中歐的關係持續緊張直接影響市場情緒,並會打擊人民幣匯價。再者,當中國經濟增長的相對優勢減退,以及上市企業的季節性購匯需求驟增時,亦會限制人民幣的反彈幅度。
美匯指數近期的調整無疑對非美元貨幣反彈產生關鍵作用,惟相較日圓及歐元等逾2%的升幅,人民幣的升勢明顯「少一截」,同時,中國的基本面優勢正逐漸縮窄,綜觀多個因素,預示人民幣難再重演去年中旬起長達逾半年的升浪。
隨着5月快到,數據顯示,過去6年間人民幣僅於2017年的5月份錄得升幅,而在該月份,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在人民幣中間價報價機制中引入「逆周期因子」,令往後數月一改貶值趨勢。觀乎今年次季表現,市場普遍認為,美匯指數89至90水平是調整底線,由於已相當接近,變相反映人民幣的上望空間有限,估計最強僅見約6.45水平,一旦美匯指數轉強,疊加季節性購匯需求,人民幣反而有較大的調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