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0 油價挫拒減產 海灣國陷財困

油價持續低迷,一眾海灣國堅拒減產來支撑油價,外界日益憂慮她們有否足夠能力捱過這道難關。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簡稱IMF)預期,海灣國政府未來5年的預算缺口合共多達1萬億美元(約7.8萬億港元),更指龍頭沙特阿拉伯缺乏資產應對危機。

油價已由2014年高位大跌近6成,目前仍難言見底,但海灣國主導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簡稱油組)為捍衞他們的市場份額,一直堅持不肯減產。惟在這些富裕的海灣產油國風光背後,其實已面臨財政失衡的困局。海灣6國除沙特外,還有阿聯酋、科威特、卡塔爾、巴林及阿曼。

入不敷支財政失衡 消耗外儲

海灣國政府以石油出口作為主要收入,油價急挫,自然令國家入不敷支,阻礙她們達致預算平衡,最終更會消耗他們的外滙儲備。

哈佛大學貝爾弗中心的研究顯示,若產油國想錄得財政預算平衡,大部分都需要全年平均油價處於100美元以上。早年已發展石油以外產業的挪威是少數例外,而且只需40美元左右,即目前油價徘徊的水平。

其中,作為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國的沙特,以今年每日平均產油970萬桶計,油價需要達到106美元,該國才可達致預算平衡。

IMF中東及中亞部總裁艾哈邁德(Masood Ahmed)表示,若油價持續徘徊目前水平,沙特等中東產油國又不盡快推行經濟改革,料它們未來5年的預算缺口將合共達1萬億美元。

部分產油國過去數月已開始推行改革,以應對低油價的衝擊:如阿聯酋削減能源補貼,並擬開徵新稅項;沙特則動用外儲、削減開支、延遲項目動工,今年更罕有發債550億里亞爾(約1,137億港元)。

沙特恐赤字 延向承包商付款

沙特一直依賴石油出口,石油收入佔國家整體收入約8成,最近有傳當地或由於自2009年首次出現赤字,延遲向政府承包商付款,反映沙特財政狀況不太樂觀。彭博社早前引述知情人士報道,沙特政府為保留現金,令負責國家基建項目的公司等了超過6個月,仍未獲發應得工程費用。

IMF又指,沙特現時缺乏資產應對危機,截至8月底的淨海外資產,已從去年高位大跌約820億美元(約6,396億港元)。IMF預計沙特今年的預算赤字,將超過4,000億里亞爾(約8,266億港元),惟削支難免拖累經濟增長,彭博社料其今年增長僅約3%。

不過,預計沙特仍將堅拒減產,因能源業目前削減資本開支,將導致石油供應收緊,油價回升或指日可待。Tradition Energy資深分析師麥吉利安(Gene McGillian)則指,不要指望沙特快將減產,因當地料美國頁岩生產商最終都會減產。




Previous Article



如有查詢,歡迎致電與我們聯絡

香港查詢熱線:

(852) 2838 3959

全國貴金屬免費專線:

400 120 1228

港金息率
港金息率平息

貴金屬走勢熱線
400 120 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