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金属走势查询热线

周一(1月11日)亞太時段,即便中國央行(PBOC)上調了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但日內多數新興亞洲貨幣仍延續跌勢。
在中國央行連續第2個交易日將人民幣中間價上調後,人民幣兌美元走強。這助推坡元兌美元走強,其他新興亞幣扳回稍早跌幅。
但亞幣並未能從人民幣反彈中全面受益,對於中國能否以及會在多長時間內繼續支撐人民幣的疑慮猶存。
上周六(1月9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12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1.6%,但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跌5.9%,這令市場開始擔憂中國面臨通縮風險。
東部證券駐首爾的外匯和債券分析師Yuna Park表示,“近幾個交易日中國當局均採取了穩定市場的舉措,但這種做法不會持續太長時間,人民幣可能會再次貶值。”
Park補充道,“受中國市場波動率上升的影響,新興市場貨幣至少在2016年第一季將繼續偏弱。此外,有關美聯儲進一步升息時間的討論也將展開。”
上周五(1月8日)公布的美國12月就業崗位激增,且此前2個月的就業崗位數據也被大幅上修,暗示儘管全球金融市場動蕩,美國經濟仍穩健。
與此同時,日內韓元兌美元也觸及5年半低點,因韓國更易受中國經濟放緩的影響。韓元兌美元下跌1.1%至1211.1,創下2010年7月來低點,海外基金繼續拋售韓元。
馬來西亞林吉特兌美元亦逼近3個月低位,因油價下跌加劇了市場對該國油氣收入下降的擔憂。林吉特兌美元較上周五收盤下跌0.7%至4.4160,周四曾創10月2日以來低點4.4250。
而隨着人民幣反彈,馬來西亞林吉特兌美元縮減部分跌幅,但受疲弱的工業生產數據影響承壓。
此外,南非蘭特兌美元也觸及紀錄低點,多位交易員稱日本投資人似乎正在解除南非蘭特多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