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 伊朗大選結果即將出爐 或將決定油價未來一年走向

      本周五(2月26日)伊朗將舉行解除國際制裁後的首次議會選舉,其結果也會給原油市場一個交代。此前沙特和俄羅斯曾在2月16日達成將產量凍結在1月水平的提議,並獲得部分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產油國的響應。然而,伊朗隨後卻指責該協議“荒謬”,並堅持擴大產量和出口至制裁前水平。

因此,本次伊朗議會選舉的結果可能將對油價未來一年的走勢起到重大影響。

分析師Andy Critchlow周五撰文稱,若溫和派當選,伊朗石油能夠增產的可能便會提高,因為溫和派對外部世界以及投資者的信任度較高。不過,如果擔心西方世界企圖控制伊朗豐富石油儲量的強硬派當選,預期如滔滔洪流的原油供應就可能變為潺潺細流,倒是有助於油價重挫後的復蘇。

重振伊朗經濟是本次大選中的一個關鍵考量因素。伊朗人抱怨,與全球進行自由貿易的全部好處尚未完全體現。但要真正體現出來,伊朗還須廣泛吸引國際投資,幫助其進一步開發石油儲藏。

據估算,伊朗的石油儲量可能位居全球第四位。改革派認為,把更多的溫和人士選入議會,有助於總統魯哈尼(Hassan Rouhani)繼續開放經濟,搭建與國際投資者之間的橋樑。而保守派則擔心西方的陰謀,或許希望保護本國石油資源。  

在2013年得到魯哈尼再次任命的伊朗石油部長尚甘尼就是這樣一位溫和派,他計劃未來五年將伊朗石油產量從當前的約310萬桶/日提高至460萬桶/日。要達到這一目標,需要從國際石油巨頭那裡吸收數以10億美元計的投資,而強硬派並不信任這些石油公司。

依靠英國石油公司(BP)、皇家荷蘭/殼牌石油集團和艾克森美孚(Exxon Mobil)等大型油企的投資,伊拉克重振本國石油產業,成為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第二大產油國。

Critchlow表示,“尚甘尼希望伊朗也能複製這一成功,但如果保守派在選舉中佔據上風,伊朗可能無法提供有競爭力的合同條款。”

一心希望在整個OPEC組織內達成凍產協議的成員國將密切關注這次選舉,他們在等着看伊朗能否增加出口。

伊朗方面此前宣稱,制裁解除以來,原油出口量已提高50萬桶/日,這將抵消美國頁岩油生產商因油價下跌而預期被迫削減的供應。如果溫和派完勝,伊朗將有更多原油流入市場,OPEC凍產協議將更難達成。



Previous Article



如有查詢,歡迎致電與我們聯絡

香港查詢熱線:

(852) 2838 3959

全國貴金屬免費專線:

400 120 1228

港金息率
港金息率平息

貴金屬走勢熱線
400 120 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