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 原油價格反彈之勢或將終結

  儘管2016年迄今國際原油價格已經從年內觸及的12年低點反彈,但有跡象顯示當前汽油供應過剩正在加劇,意味着過去今年來全球需求增長的主要引擎開始出現狀況,恐怕會令油價反彈的勢頭戛然而止。
受全球煉油廠強勁需求提振,原油期貨價格已較1月中旬觸及的低點上漲逾三分之二,這使得原油生產商和出口商謹慎樂觀,認為2014年中至2016年初的全球油價慘跌周期已經結束。
然而,目前成品油生產極為活躍,尤其是在亞洲,這有可能會使油市復蘇進程中斷。幾個汽油進口大國已開始轉為出口,過剩的汽油供應已把儲油設施填滿,並侵蝕煉油利潤。
 
新加坡石油貿易公司海峽石油化工控股原油總經理Oystein Berentsen表示,“日本在出口,而且成品油庫存仍在增長。中國新建煉油廠也在全力出口,使大量供應湧入市場。到一定程度,煉油的過剩產能將影響到原油。”
 
產量激增使得全球充斥着大量廉價的原油,原油日供應量較日需求量多出100萬至200萬桶。對於煉油廠而言,這應當是個好消息,但近來亞洲地區多數成品油的裂解價差大幅下降,主要因產量超過需求,導致庫存大增。
 
年初以來,作為亞洲定價指標的新加坡汽油裂解價差已經重挫五成,至每桶略高於7美元,原因是新出口湧入該市場。裂解價差是原油成本與石油衍生製品之間的價差,一般用來衡量煉油利潤。
 
新加坡等儲油中心也難以招架過多的供應,目前新加坡的庫存現接近歷史高位1500萬桶。據悉,新加坡交易商已經開始用油輪儲存過剩汽油,因為陸上存儲設施已經裝滿。
 
Energy Aspects的分析師Nevyn Nah表示,“去年全球汽油增長有超過50%源自亞洲的貢獻,但今年汽油裂解價差遠低於上年同期,主要是因為供應壓倒了需求。”
 
在日本,由於經濟陷入停滯、人口逐步減少以及電動汽車興起,導致汽油需求減退,過去通常進口原油以供應國內市場的煉廠,現在正瞄準國際買家。
 
而中國“茶壺”煉廠的異軍突起推動汽油和柴油出口增加。中國海關總署上周四公布,3月柴油出口較上年同期猛增316.5%至125萬噸,汽油出口同比增長9.1%至67萬噸。
 
高盛早在去年底就警告稱,正在浮現的油品供應過剩,最終將回溢至原油市場。
 
新加坡一位油品交易員稱,“如果所有主要消費國全都開始出售汽油,那麼問題來了,誰會買呢?答案就是,有很多仍會賣不掉,然後繼續儲存,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價格將崩跌。”


Previous Article



如有查詢,歡迎致電與我們聯絡

香港查詢熱線:

(852) 2838 3959

全國貴金屬免費專線:

400 120 1228

港金息率
港金息率平息

貴金屬走勢熱線
400 120 1228